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王興東:高舉民族精神的火炬,跑好電影創(chuàng)作第一棒
◆王興東簡介
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電影公司一級編劇,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曾被評選為首屆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獲華表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寫好每一句臺詞,在銀幕上為人民代言,講真話,道真情,辨真相,求真理,把電影人物鑄造成一塊塊有印記的城磚,即使我朽,那磚已壘筑在民族精神的城墻上?!?/p>
41年間,王興東創(chuàng)作了32部電影。如果把電影創(chuàng)作看成是一場接力賽跑,編劇就是跑第一棒的人,王興東塑造的蔣筑英、孔繁森、雷鋒、牛玉儒、劉長春、許海峰、雷經(jīng)天等形象,經(jīng)過電影人的努力最終走上銀幕走進觀眾心里。
這些作品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貴在“真”,尊重火熱的社會生活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貼近現(xiàn)實、貼近群眾;也貴在“正”,充溢著滿滿的正能量,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
文如其人,笑起來一對深酒窩的王興東身上有軍人的英氣和正氣、文人的豪氣和靈氣。他自謙要做一名“砌磚匠”,“把每部電影做成一塊城磚,砌在民族精神的城墻上。”
自從當了兵,心中有“準星”
王興東19歲從下鄉(xiāng)知青應征入伍,成為吉林省延邊軍分區(qū)邊防團的一名戰(zhàn)士。當過邊防兵,一生衛(wèi)國情,界碑上鮮紅的“中國”二字永遠地鐫刻在了王興東心里。
在部隊推薦下,王興東考入長影,不為做演員做導演,他鐵了心要成為一名編劇,“把人生宣言大寫在銀幕上?!?/p>
在眾多的文學題材中,王興東偏愛歷史軍事題材,有朋友說他自討苦吃,“涉及大量的史實,考證起來難度大,走進影院票房也常常不盡如人意?!蓖跖d東對此卻從不入心,因為彰顯和張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部隊經(jīng)歷給他烙下的軍人底色,他要做一名“文藝戰(zhàn)士”。
《離開雷鋒的日子》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也是王興東的代表作之一。
1995年的一天,王興東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叫喬安山的人,1962年8月15日,與雷鋒出車執(zhí)行任務,在倒車時意外撞倒一個曬衣服的柞木樁子,打在了指揮倒車的雷鋒的太陽穴處,雷鋒經(jīng)搶救無效犧牲。
“把雷鋒撞倒的人怎么面對鋪天蓋地的學雷鋒活動?”王興東立即意識到這個“意外事故”就是戲劇要找的“焦點事件”。他到遼寧鐵嶺市找到了當時56歲的已下崗在家3年的喬安山。當?shù)弥跖d東采訪的目的,喬安山十分警惕。
最終打開喬安山心結的是王興東的誠心:前后4次去鐵嶺;起先給喬安山家樓下的食雜店打電話,后來為方便直接通話給喬安山家裝了一部電話;奔波輾轉采訪到了雷鋒的戰(zhàn)友龐春學、于泉洋、田生綿……
有人反對王興東寫雷鋒因車禍而死的真相,怕產(chǎn)生負面效應,降低學雷鋒的熱情。而王興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是頂著不小的壓力的。喬安山看了影片后激動得落淚地握著王興東的手說:“你了卻了我的一塊心病,我對班長有了一個交代!你們讓班長的精神回家了!”
老題材被王興東做出了新市場,應該說與獨特的寫作視角有很大關系——“寫雷鋒精神,不寫雷鋒寫喬安山。”這部影片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也讓王興東獲得了華表獎和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作為人才引進北京市,并經(jīng)中宣部和北京市委推薦,成為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什么是雷鋒精神?學雷鋒活動學什么?2012年3月,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王興東作了題為《如何使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的大會發(fā)言,總結雷鋒有五種精神:忠誠信仰的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報國精神”,助人為樂熱心奉獻的“傻子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螺絲釘精神”,刻苦學習和鉆研理論的“釘子精神”,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節(jié)約箱精神”。8分鐘的發(fā)言,贏得了8次掌聲。
其實,在創(chuàng)作《離開雷鋒的日子》之前,王興東創(chuàng)作了《白樺林中的哨所》《飛來的仙鶴》《我只流三次淚》《陸軍見習官》《鴿子迷的奇遇》等多部影片。而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則是他第一部走上銀幕的作品《明天回答你》。
1978年,還在長影做編劇的王興東被北京電影學院編劇進修班錄取了,帶工資進修?!睹魈旎卮鹉恪肪褪撬漠厴I(yè)作品,寫的是大連機車車輛廠實現(xiàn)數(shù)控車床工業(yè)現(xiàn)代化的故事。為寫好劇本,王興東和同在長影廠工作的愛人王浙濱利用春節(jié)時間到大連機車車輛廠深入采訪。而當時,王浙濱已經(jīng)懷孕6個月了。夫妻倆滿懷期待,“等孩子出生了,我們的影片就誕生了?!?/p>
但劇本發(fā)表和投拍并不順利?!睹魈旎卮鹉恪返呐f劇本有整整一箱。兩年時間改了8遍,“那時是用復印蠟紙墊板抄寫的,最多只能抄4份,沒有現(xiàn)在的打印條件?!焙芏嗳说囊庖娊ㄗh也被王興東打“補丁”記錄在了劇本上。
1980年11月,王興東的兒子已經(jīng)一周歲,劇本才終于進入拍攝階段。劇本通過那天,“等我們到托兒所一看,四排房子都黑燈了,唯有一間屋里燈還亮著,我兒子哭著在地上爬,大鼻涕泡老大,一個阿姨在那看著他。”夫妻倆抱著孩子就往家里跑,心里五味雜陳……
人處在埋沒期是痛苦的,不經(jīng)艱苦奮爭,就不會有萌發(fā)的機遇。王興東多年住在一個12平方米的小房寫作,樓上是個木匠,樓下是個街道印刷廠,每天叮當叮當,從早吵到晚。“有時我用棉花球塞進耳朵里,樓上做家具,我就用搟面杖往房頂上捅,示意不要砸了,結果滿天棚都是搟面杖留下的印痕。”王興東笑言當時有篇寫他的文章叫《棉花球、搟面杖與四面楚歌》。
長春的冬天冷,那時候取暖燒土暖氣,一戶只供應一噸好煤?!半u西煤是最好燒的,常常寫到深夜,一摸管道涼了,一看爐火滅了。一噸煤很快燒完了,就只好外出工作,等出差回家,看到北墻上都是霜。”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王興東創(chuàng)作了7部劇本。
“沒有追求就沒有信念,而劇作就是表現(xiàn)追求的?!蓖跖d東堅持文藝創(chuàng)作是一條無形的“戰(zhàn)線”,心中有一塊不可動的界碑———國家利益。他創(chuàng)作的電影《留村察看》《紀委書記》《共和國之旗》《解放》等對準愛國主義主題,不論面對多大的商業(yè)誘惑都不會墜入“三俗”的泥淖,始終“為國家站崗,為人民放哨”。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王興東 電影 編劇 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