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如何扼住電信詐騙犯罪的“咽喉”
近10年來,我國電信詐騙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經(jīng)濟損失222億元。今年1月至7月,全國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5.5萬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損失114.2億元。
2013年至今,全國共發(fā)生被騙千萬元以上的電信詐騙案件104起,百萬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很多群眾的“養(yǎng)老錢”“救命錢”被騙,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有的企業(yè)資金被騙,破產(chǎn)倒閉,引發(fā)群體性事件。
盡管近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但電信詐騙犯罪仍呈愈演愈烈之勢,成為社會公害,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對于這一社會毒瘤,如何才能鏟除?
億萬錢款如何被隔空騙走
2015年12月,貴州省都勻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建設局被犯罪分子冒充上海市檢察院騙走1.17億元(案件已破);2016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村民熊軍志被犯罪分子以銀行卡扣年費名義騙走8000元后上吊自殺(案件已破)……電信詐騙分子屢屢得手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詐騙伎倆?
公安部刑偵局介紹,電信網(wǎng)絡詐騙是非接觸式犯罪,受害人上當受騙一般都是從接到某個電話或信息開始。電話的一頭是受害人,另一頭則是組織嚴密、分工精細的詐騙犯罪團伙。
臺灣桃園人簡某是今年4月大陸公安機關從肯尼亞押回的7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之一。他所在的犯罪團伙將話務窩點設在遙遠的非洲,專門針對大陸群眾實施詐騙。
“我們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焙喣彻┦?,他們自稱“公司”,老板和骨干成員都是臺灣人,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一線人員冒充郵局、快遞公司、電信公司等;二線人員冒充公安民警;三線人員冒充檢察官或者金融部門的人;另外還有負責招募詐騙人員、技術(shù)維護、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的人員。
辦案民警介紹,詐騙分子通過網(wǎng)絡改號電話與受害人聯(lián)系,顯示為大陸政府部門或公檢法機關的電話。一旦受害人被誘騙將資金轉(zhuǎn)入指定的銀行賬戶,金主(團伙老板)就指揮臺灣的“水房”(轉(zhuǎn)賬窩點),通過網(wǎng)銀將資金以金字塔狀層層分解到若干個賬戶,組織若干臺灣“車手”(取款人)在臺灣瘋狂取款。金主拿到贓款后再按照約定比例,給電話窩點、“水房”“車手”等發(fā)“工資”。
“臺灣的‘水房’有專人負責與大陸開販銀行卡團伙聯(lián)絡,通過快遞收購大陸銀行卡。臺灣金主與‘水房’‘車手’有長期合作關系,金主會定期向話務窩點提供銀行賬戶?!鞭k案民警告訴記者。
與犯罪分子在境外實施的電信詐騙案件相比,境內(nèi)電信詐騙案件的作案人員多是個人或小作坊方式,有些地方以親戚同鄉(xiāng)關系為紐帶,形成地域性職業(yè)犯罪群體。他們除了利用網(wǎng)絡、電話詐騙外,還利用木馬病毒遠程盜取受害人的通訊錄、手機綁定銀行賬號,截取短信驗證碼等,繼而實施冒充熟人詐騙、退稅詐騙、中獎詐騙等;一旦得手,迅速通過網(wǎng)銀轉(zhuǎn)賬、第三方支付平臺、賭博網(wǎng)站、購買網(wǎng)絡游戲點卡裝備等方式套現(xiàn)洗錢。
公安部數(shù)據(jù)顯示,境外電信詐騙犯罪主要是臺灣人組織實施,占大陸電信詐騙案件總數(shù)的20%,損失的50%。千萬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臺灣電信詐騙集團實施。
近年發(fā)案情況還顯示,為增加欺騙性,犯罪分子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shù)“劇本”,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從“猜猜我是誰”“你有法院傳票”,到助學貸款、征兵入伍等,五花八門。隨著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日益嚴重,犯罪分子也從過去“漫天撒網(wǎng)”、不定向?qū)ふ以p騙對象,逐漸發(fā)展為獲取被害人身份信息“精準詐騙”。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電信 詐騙 犯罪 詐騙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