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在《戰(zhàn)爭論》的故鄉(xiāng)講述中國兵法故事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軍事科學院原副政委兼紀委書記(少將) 王衛(wèi)星
本文作者向德國國防軍副總檢察長舍齊爾中將贈送秦兵馬俑文創(chuàng)產品并講述兵馬俑的故事。
本文作者向德國軍事歷史博物館贈送《戰(zhàn)爭論》中文版上的題詞。
▲本文作者向德國空軍軍官學校校長施拉克準將贈送《戰(zhàn)爭論》和禮品
▲本文作者向德國國防部軍前總監(jiān)察長施奈德漢上將贈送《戰(zhàn)爭論》和《孫子兵法》
▲本文作者向德國軍第37裝甲旅旅長布羅伊爾準將贈送《孫子兵法》
2014年10月,筆者率團赴德國參加第九屆中德高級軍官研討班。研討班是中德兩國國防部長于2005年創(chuàng)辦的高級軍官交流機制,之后,每年輪流在各自國家舉辦一次。學習期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陸地到海上,乘飛機、坐軍艦、趕汽車,陸海空立體行軍,兩軍學員同吃、同住、同行,參觀見學,共同研討,朝夕相處,深度了解。至今,許多事情仍讓人難以忘懷。
在《戰(zhàn)爭論》展臺前
贈送《戰(zhàn)爭論》中文版
德國軍事歷史博物館隸屬德聯邦國防軍,位于薩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頓市郊區(qū),是德國最大的博物館,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軍事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展覽大廳,迎面是一座約一米高、兩米見方的黑色大理石展臺坐落中央,在偌大的展廳中顯得格外醒目,莊重肅穆。展臺上方嵌有一個水晶玻璃的凹槽,里面陳列著一本頁碼攤開、紙質泛黃的書籍。博物館館長羅格上校介紹,這本書就是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原著,1832年第一版原版,是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1911年被譯成中文,與中國的《孫子兵法》被列為東西方兵學的“雙璧”。20余位中德高級軍官靜靜地圍攏在展臺前,仔細地觀看著這部西方軍事史上的奇跡。
羅格上校說,克勞塞維茨在擔任軍官學校校長的12年中,致力于《戰(zhàn)爭論》的著述工作。他先后研究了130多個戰(zhàn)例并整理了親身經歷的幾次戰(zhàn)爭的經驗。1831年11月,克勞塞維茨不幸因霍亂去世,享年51歲。他的妻子瑪麗整理了他留下的巨量的筆記和手稿,于1832至1837年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10卷70萬字。1至3卷為《戰(zhàn)爭論》,后7卷是戰(zhàn)爭史著作,記述了1566年至1815年間的大小130余場戰(zhàn)爭,包括荷蘭獨立戰(zhàn)爭、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zhàn)爭、腓特烈大帝戰(zhàn)爭、拿破侖戰(zhàn)爭、1812年俄法戰(zhàn)爭和1813年德意志解放戰(zhàn)爭等。
克勞塞維茨一直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稱作“西方兵圣”。筆者在讀軍校時曾讀過這部軍事名著。?列寧稱克勞塞維茨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戰(zhàn)爭哲學和戰(zhàn)爭史作家”,認為他提出的論點“戰(zhàn)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xù)”是至理名言,是馬克思主義考察戰(zhàn)爭的出發(fā)點,并在著作中多次引用。至今,該書提出的許多理論和觀點仍對軍事戰(zhàn)略和政策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筆者時任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部長,對《戰(zhàn)爭論》有所了解,在羅格館長介紹完后,也借機講了一段與《戰(zhàn)爭論》的特殊情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曾在1964年完成過這本軍事學巨著的中文譯本翻譯工作。當時,在院長葉劍英元帥的領導下,軍事科學院甫一建院就翻譯介紹了大量外國軍事著作,其中就包括《戰(zhàn)爭論》。
外國軍事研究部以德國國防部1957年發(fā)行的《戰(zhàn)爭論》版本為基礎,參照英、法、德、俄、日等多國譯本,并與幾種中文舊譯本進行比對,方才敲定最終譯稿。幾十年過去了,《戰(zhàn)爭論》在中國不斷再版、暢銷不衰。時至今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戰(zhàn)爭論》扉頁上還是印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所用“出版說明”也是當年的原文。在中國軍校,它一直被列為學員必讀的外國軍事名著。
外國軍事研究部的老部長曹汀將軍曾在延安中央軍委編譯處工作過。據他講,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曾主持一個為期3個月的《戰(zhàn)爭論》研究會,每周一次例會,每次4個小時,在延安掀起了一個翻譯和研究《戰(zhàn)爭論》的熱潮。毛澤東曾四處搜求多種語種版本的《戰(zhàn)爭論》,并指示軍委編譯處進行翻譯,要求他們翻譯出一部分就送他參閱,隨譯隨送隨讀。
同樣,克勞塞維茨提出的“戰(zhàn)爭理論是成長于戰(zhàn)爭經驗土壤里的果實”“軍事家應在研究戰(zhàn)史的基礎上,形成理論、提出原則”等一系列治學思想和研究方法,至今對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都影響很大。軍事科學院的李際均將軍,當年就把自己關在圖書館里,每天一壺開水、幾個饅頭,研究解剖了數百個戰(zhàn)例,成為一代著名的軍事戰(zhàn)略大家,被譽為中國的“克勞塞維茨?!?/p>
筆者向大家介紹了上述情況后,在場的中德軍官都非常驚訝和高興,德方軍官欣喜之情尤甚。
借此機會,筆者向德國軍事歷史博物館贈送了《戰(zhàn)爭論》中文版本,并在扉頁上寫道,“敬送:《戰(zhàn)爭論》的故鄉(xiāng),德國軍事歷史博物館,中德兩國兩軍友誼萬古長青!——第九屆中德高級軍官研討班,中方代表團團長、中國軍事科學院外軍部部長王衛(wèi)星(少將)2014年10月20日”。陪同參觀的德聯邦國防軍前總監(jiān)察長施耐德漢上將不無感觸地說:“《戰(zhàn)爭論》回國了。”
《戰(zhàn)爭論》與《孫子兵法》的握手
來而不往非禮也,在贈送《戰(zhàn)爭論》中文版后,筆者也向德方贈送了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德文版《孫子兵法》,并在紀念冊上題詞:“道、天、地、將、法,智、信、仁、勇、嚴。祝中德兩國兩軍友誼萬古長青。”
題完詞后,筆者解釋說,這十個字來自于《孫子兵法》的首篇計篇?!秾O子兵法》成書于兩千四百多年前,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兵書,它全書五千九百余字,共十三篇,字字珠璣,充滿智慧。前五個字強調研究戰(zhàn)爭的五個戰(zhàn)略要素,即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制。后五個字強調將領應具備的五種品質,即智謀、誠信、仁慈、勇敢、嚴明。這是古今研究戰(zhàn)略統軍領兵的法寶,愿中德兩軍將領共勉。
筆者接著說,《孫子兵法》的第一要義是“慎戰(zhàn)”。開篇就提出要慎重對待戰(zhàn)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強調“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孫子堅決反對情緒化地、輕率地處理戰(zhàn)爭問題,而力主理性地、慎重地謀劃和指導戰(zhàn)爭。孫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如何發(fā)動戰(zhàn)爭、贏得戰(zhàn)爭,而是如何“止戰(zhàn)”“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如何更好地捍衛(wèi)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戰(zhàn)爭論》中,克勞塞維茨的指導思想是“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在戰(zhàn)爭中手段只有一種,那就是戰(zhàn)斗”“用流血的方式解決危機”。這或許就是東西方文化和中西方戰(zhàn)爭哲學最本質的差異所在。個人認為,《戰(zhàn)爭論》是一本更純粹的戰(zhàn)爭指南,而《孫子兵法》更像是一本戰(zhàn)爭哲學著作,這也正是它成為“古代第一兵書”的原因。在中國兵學界有句名言:“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后孫子者,不遺孫子”。目前,該書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文字,全世界有數千種關于《孫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國家的軍校把它列為教材。
在筆者講這段話時,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德方翻譯科爾夫專門用手機查詢,當他驗證筆者沒有講錯后,感嘆說:“沒錯,我讀過《孫子兵法》,太深奧、太偉大了!”
施耐德漢上將也頻頻點頭:“《孫子兵法》這本書我讀過?!绷_格館長非常激動地說:“今天的參觀是一場難得的學術盛宴,東、西方的兩位著名軍事思想家在這里握手了!”
研討班結業(yè)時,筆者也向參加研討班的德方將軍每人贈送了一本德文版《孫子兵法》,10位將軍紛紛當場請筆者留言紀念,筆者鄭重地在每本書上寫道:“祝中德兩國兩軍友誼萬古長青!”
在德國陸軍軍官學校午餐會上
講中國軍人對戰(zhàn)爭的理解
訪問期間,中德雙方學員都在一起用餐,午餐、晚餐通常長達3個小時左右,餐桌就是雙方交流的重要機會,食物只提供簡單的物質飽足,交流卻豐富了大家的精神認知。
在德國陸軍軍官學校的午餐會中,韋斯特法爾校長得知筆者當年在中國一所陸軍學院擔任過教官后,突發(fā)奇想,邀請筆者以餐桌為講臺、以餐廳為講堂,給陪同就餐的德國官兵講一課。筆者試圖婉拒,但實在是盛情難卻。好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筆者一度研究中國古代兵法,曾編撰過《中國軍事藝術》《白話中國兵法》等書,并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開設過“一謀一圖”“智謀典故”等專欄。于是,筆者就從中國古代兵法經典作為切入展開了介紹。
筆者說,中國自古以來“兵林名家云集,將帥群星燦爛”。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數千年來所經歷的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次數之多、勝負變幻之神奇,為世界罕見。作為其經驗總結的兵學,內容之豐富亦為世界罕見,為全世界政治、思想、軍事家所矚目。
據統計,從先秦到清朝,著錄的兵書就有3380多部、23500多卷。軍事科學院圖書館珍藏最多,有許多孤本。中國兵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著豐富、深邃的謀略思想。謀略,重宏觀謀劃,重綜合分析,重己方力量要素的整體效應,重天時、地利、人和,重揚我之長擊敵之短。許多名著很早就流傳到國外,被各國政治家、軍事家視為經典,廣泛傳播。1910年布魯諾·納瓦臘的德文版《中國之武經》就是例證。
當年,我們編撰的《中國軍事藝術》一書就是對兩千多年來中國古代兵法思想的系統整理,把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結合起來,在交流與吸收的過程中,融管理與兵法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書按軍事和管理科學的基本要素,分為始計、謀攻、施事、修內、教訓五大部分,列為審時、料敵、廟算、用間、伐交、柔勝、應變、造勢、攻心、奇正、示形、陣法、將道、治軍、后勤、兵失16篇,約100個條目。這部近300萬字的巨著完成后在學界影響很大,它超越純軍事研究的視野,標志著傳統的中國兵法謀略研究,從單一的軍事領域進入社會廣泛應用的新階段,無疑將有助于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兵學的了解。
筆者的演講,得到韋斯特法爾校長的高度評價,尤其是筆者談及的兵法寶庫引發(fā)了德國朋友的共鳴。在后來的交流中,他們多次與筆者探討這一問題。
在裝甲旅演訓場上
現場實地講評
10月22日,在馬林貝格厄爾士山野外訓練場,德軍第37裝甲旅搞了一次在異國他鄉(xiāng)抓捕行動演習。
演習結束后,指揮官把隊伍帶到我們面前,提出請筆者講評演習情況。面對這一“突然襲擊”,筆者沒有絲毫思想準備,便一邊回憶剛才的觀摩情況,一邊梳理思路,闡述想法。首先,筆者對演習的想定和處置情況給予了肯定,隨后提出了一點小的質疑——剛才行動解說中有一句話是:“在對異國的作戰(zhàn)行動中,當地人對德軍很友好?!边@句話值得商榷。
這時,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攏過來,對這一觀點頗感意外。筆者繼續(xù)說:“你們在異國他鄉(xiāng)作戰(zhàn),不會像在自己國內那樣,輕而易舉就能得到民眾的支持。所以我認為,不要想當然地就認為這個國家的政府和民眾會歡迎你們,畢竟你們是來這里打仗的?!睂@一席話,在場的人紛紛露出贊同的神情。
“中國兵法強調,兵者,國之大事。為將要善知山川險阻,善知天時人事。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異國他鄉(xiāng)民族、風俗、語言、文化等社會情況非常復雜,地形、環(huán)境、氣候、道路等因素也異常特殊,并不是演訓場上就能模擬出來的。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指揮官,一定要在演習中考慮到這些因素,絕不能憑空設想。因為——”說到這里,筆者頓了一下,回想起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繼續(xù)說道:“作戰(zhàn)行動是以官兵的生命為代價的,任何大意都會丟掉性命。一名優(yōu)秀的指揮官不僅要圓滿地完成任務,也要想盡辦法保護好自己的士兵,把他們平平安安地帶回來,這需要智慧。中國軍隊每完成一項戰(zhàn)斗任務,都要認真進行總結,把教訓找出來。軍人絕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因為我們沒有改正的機會?!?/p>
為了讓大家了解這種體會和感受,筆者為他們講述了自己在30多年前一次作戰(zhàn)行動中的親身經歷。正是這次經歷,讓筆者在走上領導崗位后,每次做重大決策時,都會如履薄冰,不敢輕率決斷,以避免出現失誤。事實上,這段經歷已經凝成了筆者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败娙嗽趹?zhàn)場上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鎮(zhèn)定品質絕非天生,都是需要經過長期逼近實戰(zhàn)的演訓磨礪才能獲得。如果一支軍隊在訓練時把不準形勢、摸不透規(guī)律,低估了戰(zhàn)爭的突然性、殘酷性,那么,這支軍隊就要在戰(zhàn)場上摔跟頭、吃大虧?!?/p>
筆者話音剛落,站在身旁的施奈德漢上將接過話題,嚴肅地說:“王將軍,這個問題我們想到一塊了。本來我是想以德國國防軍總監(jiān)察長的名義對他們提出質問,但由你先指出來了。”隨后面向隊伍說:“你們憑什么敢講,所在國家的人民對你們是友好的、支持的?我的經驗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老百姓,都不會歡迎別國的軍隊到自己的國家來打仗。演習絕不能憑自己想象來設置情況,那樣是會付出代價的!”此后,施奈德漢上將給我講了他的許多親身經歷和故事。每個軍人,尤其是經歷過戰(zhàn)爭的軍人,他們都是一本充滿故事的厚重之書。
當晚,在第37裝甲旅軍官俱樂部歡迎宴會上,旅長布羅伊爾準將對我說:“將軍,你下午當著我的部隊指出這個問題,他們很震驚,但也引起了共鳴。老實說,我們去年剛從阿富汗回來,戰(zhàn)場上就有過這樣的教訓!作為這個旅的指揮官,我非常敬佩你們中國軍人的坦率、責任和細心?!?/p>
第二天,在參觀德聯邦國防軍聯合國訓練中心時,施奈德漢上將又請筆者把昨天講述的經歷,再講給中心主任巴爾茨上校,并說:“這是一個中國將軍用生命換來的教訓,是非常寶貴的教學案例,你們要把這個內容增設為一個科目,列為永久性教學課程?!庇终f:“歷史不一定教會我們什么本領,但會提醒我們在辦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钡萝姽俦谛惺律系奶撔?、務實和高效,也給筆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研討班結束時,原計劃雙方各派一位代表主旨演講,德方學員突然提出把所有時間留給王將軍,聽他多講講中國的智慧和中國的故事。
離別時,筆者特別向創(chuàng)辦研討班的施奈德漢上將表達了中方學員的感謝:“正因為有了您當年的遠見卓識,您和中國國防部長確定了兩軍交流項目,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相聚?!蔽医栌弥袊汗?jié)聯歡晚會的主題歌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口號來向他表達心情:“難忘今宵”“北京歡迎您!”中方學員歡迎德國朋友以后有機會也到北京來參觀一下雄偉的中國長城,品嘗一下美味的北京烤鴨!再一次暢談交流,讓東西方的軍事學者再次碰撞出更加精彩的學術火花!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