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人物
賴聲川:選難的戲做,再發(fā)明新的
即使話劇是一個小眾的藝術(shù)門類,今天的我們也不用再費筆墨去為賴聲川導演正名了。
他的表演工作坊第一次把集體即興編創(chuàng)的創(chuàng)作形式介紹給了整個華語戲?。凰摹栋祽偬一ㄔ础肥且淮枧_劇愛好者不能割舍的夢想;他的《如夢之夢》不僅是21世紀初最受矚目的華語戲劇作品之一,更創(chuàng)造了只能用奇跡來形容的票房神話。
人們早就知道,林青霞曾是他《暗戀桃花源》中的云之凡,傳奇戲骨金士杰是他早年創(chuàng)作的好搭檔,黃磊、孫莉、郝蕾、何炅、胡歌、謝娜、張杰都是他的劇中人。
這是一個已然站在榮譽巔峰上的人,但他還有使不完的勁頭。
他打算再去發(fā)明新的山峰。
1. 忙碌得駛?cè)肓瞬煌能壍?/p>
要訪問到賴聲川,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采訪的需求在9月初提出,真的在劇場的后臺見到他,已經(jīng)是11月下旬。當中的這幾個月,他和臺北的表演工作坊團隊重排了《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回到上海后受疫情影響進行了居家隔離,出關(guān)之后又奔赴北京,迎接他的專屬劇場——上劇場第一個Live高清戲劇影像《水中之書》的院線公映,之后上劇場專屬版《寶島一村》建組,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帶著年輕的大陸演員團隊復刻著上世紀臺灣眷村的故事;與此同時,2019年的新作,倪妮主演的《幺幺洞捌》還在杭州進行新一輪巡演,演出的間隙,他在杭州閉關(guān)創(chuàng)作,為籌備中的新戲譜了一支曲子;大洋彼岸,他3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12個劇本的英文版也即將在美國出版。
妻子丁乃竺一度以為,受疫情影響,他終于可以把工作節(jié)奏放緩,試著休息片刻,沒想到現(xiàn)場演出行業(yè)的短暫停擺,讓劇場人賴聲川忙碌得駛?cè)肓瞬煌能壍馈?/p>
采訪開始前半小時,導演賴聲川在上劇場臺側(cè)帶著演員們暖身,還有一些細微的調(diào)整筆記要最后再叮囑一下,當然,技術(shù)性的指導在這個階段已經(jīng)不必要了,更關(guān)鍵的是他的出現(xiàn)能給演員們提神、聚氣。
采訪開始前一刻鐘,劇作家賴聲川和密歇根大學出版社進行越洋電話會議,商定校對新書的譯本。
采訪開始前一分鐘,創(chuàng)作者賴聲川終于得以在劇場休息室的沙發(fā)上癱坐片刻——與此同時,他的目光聚焦在墻壁上的一塊屏幕上,屏幕里是劇場內(nèi)的實時監(jiān)控,演出方才開場,他需要確認演員的表演狀態(tài)。
丁乃竺走進休息室,拿來朋友送的一盒甜食,四個精致的水果派,催他挑一個,剩余的分給工作人員,丈夫賴聲川一邊選,一邊小聲寬慰自己:“一周只吃一次的話,今天還是可以的……”有幸當選本周甜品的是一塊鋪滿莓粉色果醬的點心,丁乃竺笑了:“我就知道你會選這個?!辟嚶暣ū硎举澩骸拔覀?nèi)绻プ瞿欠N夫妻默契考試,肯定可以得滿分?!?/p>
和甜食一起來的還有工作,“我順便問你一個問題,會昌實驗劇場的地板尺寸到底……”生活之外,丁乃竺還是上劇場CEO、表演工作坊的行政總監(jiān)。
賴聲川不抽煙不喝酒,這在高產(chǎn)的創(chuàng)作者中實屬少見,除了規(guī)律的運動,取而代之的舒壓方式是吃甜食,吃法也是孩子式的豪邁,一勺揮去四分之一,一大口,桌上的可樂也是標配。
有個坊間“神話”,說他的排練廳一定要有可樂,不然不工作。在他每年公開行程最多的場合——烏鎮(zhèn)戲劇節(jié)時期,往往只需要一個眼神會意,隨行的工作人員就會遞上事先準備好的可樂,那是他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提神的唯一解法。
好像有點小勞碌命。這是妻子對賴聲川的工作狀態(tài)的總結(jié),他會念叨著香港話劇團的導演一年要做幾個戲,或是哪個劇院一年的作品有幾件,但別人完成的是外部指標,他要完成的題目都是自己出的。
“為什么這樣定?……就神經(jīng)病啊?!彼麖牟环裾J自己的創(chuàng)作天賦,但更要強調(diào)努力和工作的累計和天賦是對等的。
“他確實是有一種絕對的天賦,拿著劇本可以很快拉出一個場面,去年的《北京人》大概只用三四天就可以整排了。”丁乃竺忍不住要稱贊一句?!澳瞧鋵嵤墙?jīng)驗啦?!北痪祛櫟漠斒氯擞惺褵o恐。
好久之前,有個算命先生對他說,你其實很不了解自己。比方說是兩人拳擊,賴聲川是不知道自己出手能帶來多大威力的,所以每每是全力以赴,一拳制敵還有余波震蕩。
戲,要選難的做,既有的樣式做慣了,就發(fā)明新的。
民俗曲藝可以做戲。1985年,表演工作坊創(chuàng)團之作,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用當年臺灣近乎絕跡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做當代戲劇,被稱為臺灣文化史上的一次“事件”,作品原聲錄音被唱片公司出版,立馬成為白金唱片。
兩個完全不搭調(diào)的故事也可以入戲。1986年,時空與命運交錯的《暗戀桃花源》問世,一紙“混亂與干擾”。橫跨一個世紀的人生也可以入戲。2000年,8小時的話劇史詩《如夢之夢》在臺北首演,舞臺采取環(huán)繞設計,觀眾席被包裹在中央,因此得了個“蓮花池”的美稱,池邊舞臺的八個方向中,時光流轉(zhuǎn),空間轉(zhuǎn)換,觥籌交錯,恍若隔世。體量龐大的時代記憶可以入戲。2008年,《寶島一村》首演,故事取材自臺灣電視人王偉忠在臺灣眷村的成長經(jīng)歷,100個口述歷史素材,演變成臺上48場戲,串起3個家庭自1949年起60年間的生活軌跡與文化身份認同。
相聲劇、蓮花池、集體即興工作坊、史詩體量的敘事樣式、顛覆式的觀演關(guān)系……在創(chuàng)作的路上,賴聲川一直是那個空前的來者,一個攀著自己前作拾級而上的旅人,甚至因為在可見的未來中,一直沒有后生追趕到身前,而稍顯寂寞。
2. “放下,是一種專注”
落成五年的時間里,坐落于上海徐家匯區(qū)商場頂層的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已經(jīng)被布置得像個小家。
休息室里的沙發(fā)柔軟,桌上茶具考究,角落里安然擺著近年陸續(xù)收集的幾把吉他,排練廳和劇場的檔期最大程度地配合著賴聲川的創(chuàng)作光譜,這間劇場全心全意地聽從藝術(shù)家的調(diào)配,給創(chuàng)作最大的自由與自在。
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得以隨時“放下”。而放下,是他諸多作品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中的關(guān)鍵動作。
“可能是因為問題、障礙,積累得太久,讓一個人看不清自己作品的走向。在這種時候,面對一個渾濁的、復雜的畫面,去碰它,去理清它,還不如把它放掉,讓它像濁水一樣,自己就清了?!?/p>
他把創(chuàng)作的心得用間隙時間寫在微博上,以“導演生活筆記”的話題成集,如今已有613則。
對比之下,在美國的劇場工作就沒那么順遂。美國演出行業(yè)歷史悠久,商業(yè)機制成熟,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高度程式化的“生產(chǎn)標準”,譬如演員工會規(guī)定:每排練8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如果涉及肢體動作表演,休息的間隔要縮短到55分鐘,休息期間導演不能和演員講話,下班時間導演也不能講話,甚至演出上臺前的間隙,也不能講話。
要命的是,創(chuàng)作瓶頸的解決,往往就發(fā)生在那休息的片刻。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在臺灣排《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賴聲川帶著表演工作坊的骨干力量金士杰、趙自強等演員集體即興,彼時臺北藝術(shù)大學的一位研究生正要以“賴聲川的即興創(chuàng)作方法”為題論文,于是也來從旁觀看,當天劇組在處理“皮不笑”和“貝勒爺”一段對手戲時陷入瓶頸,百般嘗試無果之后,導演決定放大家休息10分鐘。人群魚貫走出排練廳,放空抽煙,只有賴聲川和兩位演員沒走,就在這留白的10分鐘里,他們無心插柳完成了這場戲,“而且是一個很妙的解法!”賴聲川回憶起那個研究生回到排練廳后驚詫的面孔,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我和他說,那我就不知道你這個文章要怎么寫。”
賴聲川在美國度過了整個童年,彼時還是小學生的他周末要自己搭公車去學畫畫,公交車司機嚴格地捍衛(wèi)著自己休息的時刻表,他會定時定點停車休息5分鐘,車上的孩子們嬉鬧,司機就捧著杯子喝咖啡,這5分鐘誰都不能和他講話。等到小學生變成了賴老師,他就像司機捍衛(wèi)休息時間一樣,捍衛(wèi)這每一個醉心于藝術(shù)的時刻。
所以為了捍衛(wèi)“放下”的時刻也鬧出過喜劇。
還是在美國的排練廳里,下班時間到了,關(guān)于今天這場戲還有一個重要的修改沒有傳達,于是到點就被“禁言”的導演,只好給熟識的演員使眼色,要他走出排練廳稍作停留。幾分鐘后紐約街頭,街燈掩映下,賴聲川才把重要的演出筆記交給了他。
“放下不是一個太容易的動作,它是一種專注?!?/p>
賴聲川始終覺得編劇和導演是同一件事,也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由自己擔任編劇,或由他主導演員進行即興編創(chuàng),他的原創(chuàng)劇本也從未交給其他人執(zhí)導。當進入專注的寫作狀態(tài)時,他會覺得是“戲在寫自己”。
2019年創(chuàng)作《曾經(jīng)如是》的時候,75場戲,300個角色,一開電腦,寫臺詞像是在放電影字幕,有了第一句,第二句自己就浮現(xiàn)出來;有了角色一,對手戲的角色二就會自動跳出來。這樣專注狀態(tài)的產(chǎn)物,在進入排練廳之后也很少會被演員質(zhì)疑,基本不需要修改。
專注是可以練習的,但方法不在任何一本戲劇教科書里,而是在人生禪修的課題里。
“雖然說創(chuàng)作不是禪定,但是你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里,比較容易創(chuàng)造出所謂的流動。做導演、做編劇,如果不懂安靜,要怎么寫東西。做演員也要學會放下,要成為另一個角色,一定要先放空,基于70分去填滿,那30分的空間就很有限,但如果你把70分先放掉,從0到100填滿,這個過程就很漂亮。”
他的“導演生活筆記”第584則寫著:我其實沒有資格教導大家禪修,但在此可以出一個簡單的作業(yè)讓大家嘗試一下:請端坐。
3. “劇場,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
“劇場的絕對魅力,在于它的現(xiàn)場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痹谏蟿鋈肟诘木砗熼T上,賴聲川寫了這么一句話,其中“生命的短暫與無?!?,多年以來被愛戴他的觀眾和戲迷奉為他創(chuàng)作的母題。
什么是無常呢。當筆者坐在《曾經(jīng)如是》的蓮花池中,看著“時間”先生和“偶然”小姐經(jīng)過所有人的生活——是的,在賴聲川的舞臺上,時間和偶然竟然真的是兩個活生生的角色——看著雪蓮在兩次天災面前痛失親人,看著多吉為了尋找傳說中的“凈土”消失在暴風雪中,于是以為無常就是生命中的隨機事件。
但當觀眾后退一步,在幾個小時的時間里遠看角色們的一生,就會看到,生命的轉(zhuǎn)折與結(jié)局,在之前的自主選擇中就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我所以為的偶然,不過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一葉障目。
無常,偶然,隨機,因果。這組在我看來有些面目模糊的文化符號,在導演看來則是界限清晰的概念。
“無常是一回事,因果是一回事。無常是你要意識到如果今天你很開心,狀態(tài)很好,這狀態(tài)不會一直延續(xù),一切都在變化,這是最真實的生活。而生活中那些看似偶然發(fā)生的隨機事件,有可能都有前因,就像是水加熱會沸騰,地心引力讓我們停留在地球表面,我們以為是偶然,其實是暫時沒有看到因果的全貌?!?/p>
某個夏天,賴聲川和丁乃竺去巴厘島旅行,很難得是為了單純的放松,而不是換個環(huán)境去寫東西。兩人在戶外吃飯,看著茂密的熱帶植被集聚成林,丁乃竺忽然說:“你呀,如果能知道這生命里面發(fā)生的一切因果,就很厲害了?!敝淮说囊痪洌嚶暣ㄊ詹赜谛?。
與其說創(chuàng)作的母題是無常,倒不如說他的作品表達著生活最真實的狀態(tài):一切都在變化之中。無常并不是悲觀,一切過去的選擇,造就了現(xiàn)在的轉(zhuǎn)折,而一切現(xiàn)在的選擇,無言中寫下了明日的結(jié)局。
“可能我年紀越大,越覺得如果這個世界走向某些方向,會造成一些不好的結(jié)果。所以會想做一些作品,也不是居高臨下來告訴觀眾你要怎么活,我誰都不是,但也許我的戲里面可以有些東西讓你自己去思考一下,你的價值觀是什么?什么東西在推動你?你能不能看清楚自己的行為會走向什么樣的結(jié)果?”
4. 被時間厚待的創(chuàng)造者
賴聲川出生在華盛頓,籍貫是江西會昌,在美國度過了整個童年,少年時返回臺灣定居,后來在美國伯克利大學拿到了藝術(shù)戲劇博士,再次回到臺灣教書和創(chuàng)作。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婿一個是不丹人,一個是美國人,整個家庭散布在各地,這些年的探親、訪友、旅行、創(chuàng)作,讓他跑過200個國家和地區(qū),是謂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公民。
“可能我的思考還是比較國際,我始終在想全人類的未來,而不是只思考中國的未來,這樣寫出的故事自然而然就一會跑到美國,一會跑到印度……”
他在《賴聲川的創(chuàng)意學》中寫,原創(chuàng)者要理好你的人生檔案。他聽人講學佛的流浪漢的故事,聽朋友的父親講尋找凈土的故事,聽到也并不一定要寫進戲里,表達從來不是為了展示經(jīng)驗。
所以我們看到《如夢之夢》的法國伯爵愛上嫵媚的上海小姐,看到《曾經(jīng)如是》中住在喜馬拉雅山上的雪域子民移居紐約,看到《寶島一村》中兩岸居民的人情世故,都并不驚訝,因為在導演沉甸甸的人生檔案中,總有這樣的篇章素材,總有些不必深究真?zhèn)蔚幕煤F媲?,總有些不必分辨對錯的矛盾因果。
賴聲川是天蝎座,對情感、故事、喜歡的物件兒的收藏和整理幾乎算是本能。
青年的時候喜歡收集漫威漫畫書,陸陸續(xù)續(xù)地收集了兩千本,其中不乏后來被炒上天價的珍品,比如《蜘蛛俠》初版第一輯。少年心性也易改,后來喜歡上音樂,兩千本漫畫一筆賣掉,得了600美元,換成一把馬丁牌木吉他。
這把凝結(jié)了最深重回憶的木琴幾年前失竊,不知去向,難掩的遺憾煮沸了天蝎座收藏好琴的熱血,都是行家里手才懂的型號,一把一把買過去,始終都是在找尋當年情感遺失的那一片。
確實再買到一把,同型號,同生產(chǎn)年份,連琴箱的味道聞起來都差不多。
“也許就是你那一把呢!”此時身邊的工作人員是90后,安慰的語氣也歡快。“就是我那把!”這句話語氣有點像爭辯世界上分明有圣誕老人存在的小孩子?!暗膊皇牵澜缟显趺磿心敲辞傻氖虑槟??!苯衲?6周歲的賴老師喃喃地補了一句。
過去的2019年,他做了6部戲,時間對他是偏愛的,既為他豐滿了人生的檔案,又未曾衰減掉一絲一毫的創(chuàng)作熱情。甚至于導演翻翻口袋,還有個故事可以拿來回答時間。
“我記得我剛回臺灣的時候,剛拿博士學位,是一個年輕的教授,所以一些譯文場合,媒體會找我去。當時法國很有名的默劇大師馬塞爾·馬索來臺北演出,他們要我跟他吃飯聊天,寫篇文章,當時他72歲依舊可以上臺演出,旁邊有人問他:您今年72歲還能夠表演,這是一個什么情況?他回答說:‘我72歲,創(chuàng)造出了你的這個問題,但它卻不是我的問題’。真的是這樣?!?/p>
硬要說時間改變了什么的話,因為體力沒有從前好,原來一周固定去打兩三次的籃球,現(xiàn)在變成每周打一次。
僅此而已。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聲川 賴聲 創(chuàng)作 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