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溫哥華舉行加拿大華人利益訴求研討會
新華網溫哥華5月1日電(記者李保東)加拿大華人研討會近日在溫哥華舉行。加拿大聯邦省市三級會議的民意代表、專家學者、社區(qū)領袖匯聚到一起,旨在探討加拿大華人社區(qū)共同的利益訴求。
華人在加拿大的人數逐年增加,占加拿大總人口的4%。在溫哥華,華人占該地區(qū)總人口的18%。雖然一些媒體和輿論刻板地看待華人社區(qū),但加拿大主流社會十分期待華人社區(qū)在政治、經濟、文化、環(huán)保、慈善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影響力。
研討會上,創(chuàng)始人高愛紅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主辦機構——“加拿大百人會”成立的初衷和意義。“求同存異,發(fā)揚傳統(tǒng)”是百人會的目標,團結加拿大華人共建美麗家園,聯合海外華人為祖籍家鄉(xiāng)作更大貢獻。
通過長期關懷弱勢群體的經驗,加拿大國會議員關慧貞強調通過發(fā)揚共同的人性的精神,才能突破華裔社區(qū)的內部分歧,并與更大的社區(qū)建立聯系。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務廳廳長陳葦蓁17歲只身來到加拿大留學移民,后成長為加拿大省政府廳長,她表示,加拿大華人社區(qū)的目標和愿景是相同的,雖然融入的路徑和方法不同,但通過努力,華人完全可以找到共識,共同創(chuàng)建美好社區(qū)。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自由黨影子內閣律政事務評論員李耀華分享了自己身為香港移民之子積極服務社區(qū)和參與政治的故事。他認為,不同政黨的華裔代表,都要超越黨派立場。他鼓勵青年人參與政治并為社區(qū)作貢獻。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列治文市議員區(qū)澤光則認為,多元文化是一把兩刃劍,既可以維護自己的族群利益,也可能把自己“封閉起來”。他提出了“新唐人街現象”,指出華裔行為上的自我中心、文化上的自娛自樂、心里上的自我防衛(wèi)、社會上的自我隔離和經濟上的自我放縱等問題阻礙了華人的融入,他呼吁通過共同反思來超越自己的圈子,走向加拿大。
前阿爾伯塔省家庭和社會服務廳副廳長、百人會非華裔顧問StanRemple博士曾多次到訪中國,他表示,鑒于中國移民和其他加拿大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了解核心價值差異和相似之處尤為重要,也是實現高更有效地長期相互理解的基礎。
基于自己30年在政治及社區(qū)活動中積累的個人見解,前溫哥華市議員、百人會顧問陳志動嘗試對影響各類人群的行為因素提出了假設,包絡本國的政治環(huán)境、對西方文化制度的接觸以及與當地人溝通的能力,同時就三個團體如何共同努力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百人會顧問梁燕城探討了不同族裔、文化、宗教的人,如何了解、欣賞及建立互感互通關系。
來自大陸的華聯會常務理事及執(zhí)委、百人會創(chuàng)會會員崔帆,呼吁華人不僅僅是享受新鮮空氣和安全事務,更需要了解如何建立與當地社會的真正聯系,從而真正融入加拿大社會。
加拿大亞裔特別活動協會董事總經理吳權益則從藝術和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了加拿大多元文化面臨的威脅和機遇,探討了加拿大華裔自我認同的敏感問題。他問道:我們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加拿大華人,抑或加拿大人?哪一個定位更可以帶動社區(qū)的共識?
前加拿大列治文市跨文化咨詢委員會主席、百人會顧問謝堅就加拿大華人的選票進行了討論。他認為,在加拿大這個倡導包容性以及和諧多元文化的社會,如何定義“主流”是一個挑戰(zhàn)。加拿大華人在經濟、文化、教育和政治領域對加拿大“主流”已經作出了貢獻,卻沒有被“主流”認同,這就是華人參政的重要性所在。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人葉春吟博士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就移民父母如何幫助他們的孩子更好地完成自我認同、了解中國文化進行了研討。她指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意味著馬賽克式的和平共處,所以華人移民不能忘記“華人文化”之根,這是華人社區(qū)最基本的共識基礎。
隨后,加拿大國會議員黃陳小萍博士,就自己作為香港移民的背景以及在政治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介紹探索華人擔任公職、服務社會背后的核心推動力。
加拿大百人會研究員蘇紅,從一名專業(yè)社工的角度出發(fā),從移民安置服務的視角看到大陸移民對加拿大本地政治的生疏,這讓新移民的參政之路變得艱巨和遙遠,她呼吁華人社區(qū)共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現象。
整個研討會氣氛熱烈,觀點多元。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加拿大 華人 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