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臺灣花蓮大陳村的特殊年俗
新華社臺北2月17日電(記者李慧穎喻菲祁星)盡管地震余波未盡,臺灣花蓮大陳村的春節(jié)仍如往年一般熱鬧起來。經(jīng)營民宿的蔣玹玲一家團聚,老酒、年糕、麥油煎、鰻魚鲞、山粉糊、豬肉飯擺上餐桌,這是大陳村特有的年菜。
1955年,兩岸對峙、戰(zhàn)云密布的年代,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約1.8萬名居民被帶往臺灣。他們被安置在基隆、臺北內(nèi)湖、宜蘭、花蓮、臺東、高雄等地,其中定居于花蓮的大陳一村、大陳二村,共有426戶1800多人,是全臺灣人口最多的大陳居民定居點。
雖然落戶在花蓮,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大陳村自成一體,村里人說的是臺州話溫嶺腔、吃浙南濱海風(fēng)味,至今保留著浙南傳統(tǒng)風(fēng)俗。正因如此,花蓮當(dāng)?shù)囟挤Q大陳一村和二村的居民為“大陳人”,他們說的浙江方言則被稱為“大陳話”。
每年一進臘月,蔣玹玲65歲的母親就開始打年糕。蓬萊米洗好浸泡,磨成米粉,上鍋蒸熟,蒸好的米粉用機器不斷攪動臼打成團,再上案桌手工揉成一條條油潤光亮的年糕。
蔣媽媽打年糕手藝傳承自父輩,因為手藝好而遠近聞名,每年春節(jié),散落在臺灣各地的大陳人都會訂購蔣家年糕
蔣玹玲的舅舅、63歲的梁景龍是最早在臺灣出生的大陳人。即使在臺灣出生、長大、過了大半輩子,梁景龍說的卻仍是大陳話,習(xí)慣吃豬肉飯和鰻魚干?!懊磕甓露愿忸^、五月五過端午、六月六曬黃綠,大陳村幾代人還保留著溫嶺的風(fēng)俗?!?/p>
編輯:李晨陽
關(guān)鍵詞:臺灣 花蓮 大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