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人民的名義》熱播 媒體:不是尺度大 是貪官太出格
正在熱播的年度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成了這個清明節(jié)社交媒體最熱的話題之一,并引發(fā)年輕人紛紛“追劇”。這部被業(yè)界譽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無論是人物設定、背景格局還是社會深度,較以往作品都有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人物設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直至副國級。
其實,與現(xiàn)實生活中波濤洶涌的貪腐案相比,劇中的“反角”級別、官場廝殺、利益輸送等等,并不特別新鮮,似乎也很難拽得住觀眾。此劇編劇周梅森此前就曾說過,“公布出來的腐敗案件的廣度、深度遠遠超出了作家的想象,生活遠遠走到作家藝術(shù)想象的前面去了?!?/p>
既如此,《人民的名義》為何還能成功地成為話題中心并引領(lǐng)輿論?
這一方面與藝術(shù)產(chǎn)品的“公共性”有關(guān)。一部反腐劇一旦播出,評價、衡量它的尺度,就不再是單向的劇情展示、價值輸出了,而是必須要經(jīng)由觀眾的互動才能完成“共謀”。劇中的情境與觀眾的體驗相遇、碰撞,會有觸動、有衍生、有想象,進而共同完成對作品的形象塑造與價值詮釋。能不能找到一個契合點,能不能讓民眾的心聲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本來就是檢驗作品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
以往的案情披露固然觸目驚心,但貪錢幾何、房產(chǎn)幾處、情婦若干,以及心路歷程等等,往往只是結(jié)果的呈現(xiàn),沒有豐富的細節(jié),缺乏過程的展現(xiàn)。而電視劇則不同,不只有血有肉、有內(nèi)在邏輯,觀眾還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而參與其中。也因此,往往有著更大的教育、感化意義。而這,也是判決書或庭審實錄區(qū)別于藝術(shù)作品的根源所在。
另一方面,也與社會公眾對現(xiàn)實反腐的深刻期許有關(guān)。盡管《人民的名義》只是一部非寫實的電視劇,但因為反映的是反腐這一公眾高度關(guān)注的題材,其所承載的是人民長久以來的不平、不滿,甚至還被人賦予“改變國家”的殷切期許,因此也就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某種現(xiàn)實“代入感”。畢竟,至少十多年來,如此貼近現(xiàn)實的反腐劇已經(jīng)基本看不到了。
這也難怪,人們不只一一“還原”劇中角色,為其找“原型”,還“碎碎念”劇中臺詞,以為“尺度大”的佐證。比如,劇中貪官侯德漢被檢察官侯亮平反駁:“你這種人,就是專門用來對不起人民的!”又如,劇中省委書記沙瑞金說某貪官:“科學家的名字一個都叫不出,再偏遠的女干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干部喝酒,總要喝倒幾個?!边€有,劇中省委副書記高育良說:“中國目前的政治生態(tài),就是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quán)力?!钡鹊?。
這些臺詞,盡管均有特定的情境,但卻往往在讓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并不是反腐劇的言論尺度大,而是貪官的行為太出格、太戲劇化了。
事實上,反腐從來都不僅僅是中紀委的事,如何擴大公眾參與監(jiān)督,通過廣泛的社會監(jiān)督夯實反腐基礎,收拾世道人心,形成反腐合力,改變政治生態(tài),本來就是反腐的重要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的名義》就是這樣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識、推進改革的上乘之作。
□胡印斌(媒體人)
編輯:秦云
關(guān)鍵詞:《人民的名義》 貪官太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