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渣土車光貼條還遠不夠
一輛渣土車背后的關系網(wǎng),起碼涉及司機、車主和工地三方。僅僅處罰司機,對運輸公司可謂九牛一毛,對工地更是毫發(fā)無損。
重要的提醒“說”18遍?鄭州西四環(huán)與建設路交叉口附近一條石子路上,一輛黃色的后八輪渣土車??吭诼愤叄伦±鹊莱隹?,被街道辦事處貼了18張內容相同的交通整治提示單,工作人員稱希望以此種方式引起車主關注和重視。(見8月1日《大河報》)
街道辦事處對違法停車行為沒有執(zhí)法權,無法對渣土車進行處罰,貼18張“溫馨提示”是出于無奈,也是出于一片好心:沒報警主要是為車主著想,一旦交警來貼罰單或把車拖走,車主肯定要被罰錢,而辦事處選擇這一方式,車主既可免罰,又能引起重視,及時把車挪走。
普通的私家車違章占道停車,被當?shù)氐慕值擂k貼提示單,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不是一輛普通的車輛,渣土車為何會停到生態(tài)廊道內?一停就是好幾天無人搭理?在此般情況下,筆者以為街道辦可以聯(lián)系相關執(zhí)法部門進行處理,大可不必像對一般車主那樣“仁慈”。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無駕駛證、無行車證、無號牌、闖紅燈、酒后駕駛、超載超速、故意污損或遮擋號牌、未年檢、使用已到報廢年限、無綠色環(huán)保標志……各種不該犯的交通違規(guī)違法“毛病”,有的渣土車全有,還時常在街頭橫沖直撞,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今年1月,鄭州渣土車三天之內連奪兩命觸目驚心,成為市民心中的一大痛點,讓重拳整治的呼聲一度高漲。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鄭州祭狠招治理‘摩的’,司機都可以處罰2000元,拘留15天,但為何面對‘吃人’的渣土車卻從未下猛藥祛沉疴呢?”
果真沒有“下猛藥”嗎?就在上個月22日晚至23日凌晨,鄭州市交警部門與城市管理執(zhí)法局再次聯(lián)手,共同對渣土車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出手”,當晚查處各類違法行為67起。而這種由交警部門與城管等部門聯(lián)動的整治行動,此前已進行了多次,未來更將常態(tài)化,據(jù)了解,每月的5日、15日、25日,鄭州交警部門將定時集中查處。
藥效雖猛,卻要治標又治本。事實上,一輛渣土車背后的關系網(wǎng),起碼涉及司機、車主和工地三方。僅僅處罰司機,對運輸公司可謂九牛一毛,對工地更是毫發(fā)無損。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要處罰違章車輛,也要整改運輸公司、查處相關工地,這就不能僅靠交管部門發(fā)力了,需要理清背后的利益鏈條,需要各個部門的協(xié)同配合,拷問的是施政者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能力。
好在科技日新月異,運用現(xiàn)代科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勢在必行。通過發(fā)布地方標準、政府通告等等,要求渣土車加頂蓋,控制拋撒,并且對限制超載也有一定的幫助;或者用上“北斗”系統(tǒng),全程追蹤、清晰定位渣土車輛的行蹤,從而判斷渣土車是否在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線路行駛。
18張無法形成處罰效應的“貼條”,給社會各界都提了一個醒,希望有關部門借助這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事件持續(xù)發(fā)力,不僅在渣土車管理問題上,也在更多社會管理的問題上,給出“無愧”的答案。(劉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渣土車 貼條